半导体元件的精确计算是技术成本管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集成电路成本计算尤其需要深入了解与这些关键元件生产相关的复杂制造工艺、材料成本和投资密集型机器基础设施。对于成本工程师来说,它是做出有充分依据的采购决策和价格谈判的基础。
其核心是一种有条不紊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考虑到集成电路价值链上的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要素。从硅片生产开始,通过前端工艺(将电路设计转移到硅片上)到后端工艺(包括封装和电气连接),对所有工艺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前端工艺的成本主导地位尤其值得注意:根据分析, 集成电路总生产成本的约 80% 来自晶圆工艺,仅光刻工艺就占 这些成本的 约 25%。由于 DUV 或 EUV 系统等曝光系统极为昂贵,这一工艺阶段被认为是资本最密集的阶段。例如,单个 EUV 系统的成本就高达3 亿美元--这项投资极大地决定了单位成本。
管理费用约占 35%,在整个计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这些费用不仅包括行政和管理费用,还包括资质密集型人员、设施服务、无尘室技术和 IT 基础设施。这些费用的数额因生产地点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例如,台湾和美国的晶圆厂的成本结构就大相径庭。因此, 地区基准是建立有效成本模型的关键因素。
相比之下,切割、粘接、成型和最终包装等后道工序最初似乎是次要的,约占制造成本的 20%。然而,由于敏感结构需要可靠的保护和电气接触,因此对工艺质量和自动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这一环节。
相反,CPU 内核数量、内存大小、时钟频率和外壳类型等宏观参数则用于 参数成本估算。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数据不完整或早期开发阶段。不过,自下而上的成本计算仍是透明和精确成本模型的首选方法,因为它考虑到了实际的技术复杂性和与资源相关的支出。
最终,本文概述的方法不仅能够精确计算集成电路成本,还能积极支持成本工程师识别成本动因、协商技术目标价格以及模拟地点或技术变化时的情景。技术理解、经济评估和市场知识三者的结合对于正确处理日益复杂的现代集成电路至关重要。
📎点击此处查看白皮书全文(PDF),其中包含所有详细信息和资料来源: